http://epaper.shaoxing.com.cn/sxrb/pad/content/202509/24/content_608907.html
近日,滨海新区合成生物产业传来喜讯:投资超亿元的研欣生物宠物保健品研发生产基地项目与滨海新区完成前期对接,即将正式签约。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吉宠商贸等老牌宠物用品企业此前落户滨海,上下游配套完善,产业链协同优势明显,增强了他们的入驻信心。
与此同时,滨海新区招商服务一局与长三角一家专注于再生修复材料研发的企业已进入最后一轮洽谈,双方对合作充满期待,这标志着新区“链群配”生态招商模式成效显现。滨海新区相关负责人指出,相比短期政策优惠,企业更看重区域能否提供可持续的发展生态和协同创新价值。
合成生物学被视为生物制造的核心技术,通过微生物发酵、细胞培养、酶工程等手段,实现对生物体的有目的设计、改造甚至全新合成,被公认为全球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2023年,合成生物产业被列为我省九大快速成长的未来产业之一,其中生物医药是应用最广泛的领域。
凭借高端生物医药“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的基础与优势,滨海新区敏锐把握机遇,加速布局合成生物产业,将其视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竞争新优势的关键引擎。
产业发展的底气,来源于前瞻的布局与扎实的积累。截至目前,滨海新区已累计引培合成生物领域核心企业15家、关联企业16家,落地产业项目28个,初步形成上下游联动、核心引领、要素加速集聚的产业聚合态势。
浙江尚科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是滨海新区生态吸引力的生动体现。2018年,尚科基于对新区产业基础的看好,控股苏泊尔制药,推动其向高端制药转型。次年,尚科又将生物酶智造总部及生产基地落户滨海新区,彰显了对新区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四链”融合生态的深度认可。目前,尚科已开发上万种酶产品,并实现50余个产品的商业化,成为行业领先企业。
龙头企业的集聚,有效拓展了产业“朋友圈”,实现就近配套与互补。正如浙江益思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吴晓东所言:“滨海新区合成生物产业已具雏形,区位优势明显,对企业布局长三角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益思特作为国内少数能量产高纯度甘油三脂型鱼油Omega-3的合成生物学企业,其投资10亿元的产业基地项目是滨海新区去年引进的重点项目之一,目前已进入开工前最后准备阶段。该项目的落地,为滨海新区合成生物产业链补上了关键一环。
随着“以链聚企、以群集势”效应持续放大,一批优质项目接连落地,推动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总投资15亿元的艾可泰科糖尿病干细胞疗法及干细胞衍生产品项目已于今年1月竣工,正加快推进实验室装修与车间建设,计划今年年底前投产。该项目覆盖了从研发、合成到应用的全链条,将显著增强滨海新区在细胞工程领域的竞争力,并形成示范效应。
谈及项目最终落户滨海新区的原因,艾科泰科董事长蔡俊指出,关键在于新区招商团队的专业能力与前瞻视野。“我们考察过不少高能级平台。滨海新区招商人员的专业水准和认知层次,直观地体现了这个区域的发展格局与服务效能。”
在夯实产业基础的同时,滨海新区持续强化创新支撑体系。浙江大学绍兴研究院生命科学中心已落地重点实验室和中试平台,组建高水平团队开展技术转化研究。浙江省肿瘤医院绍兴院区、直线质子医疗系统等项目稳步推进,并与多家顶尖医疗机构达成临床合作意向,为基因细胞治疗、药物筛选等提供重要应用场景。
今年7月,滨海新区合成生物未来产业先导区成功入选我省第三批未来产业先导区培育名单。先导区规划面积47.64平方公里,将建设科创孵化服务区、产业发展核心区和未来产业拓展区,为产业提供全方位发展空间。
风潮已至,只待扬帆。滨海新区正通过政策引导、平台搭建、场景开放等多维举措,持续优化合成生物产业发展生态。一个具有全国竞争力的合成生物产业创新集群,正在杭州湾南翼加速崛起,有望成为驱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塑造未来健康生活的强劲引擎。
摘自《绍兴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