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paper.shaoxing.com.cn/sxrb/pad/content/202509/18/content_607922.html
日前,诸暨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内,第六期人才科创项目路演现场气氛热烈。17位来自智能制造、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项目负责人,依次向台下投资机构与行业专家介绍项目的技术优势及商业模式。“没想到前两天刚提交材料,今天就进入实质对接环节,效率真高!”一位参加路演的青年博士称赞说。
这场高效路演背后,谋的是全面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谋的是绍兴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式”。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在这场抢占制高点、抢跑新赛道的比拼中,绍兴关键靠什么?底气在哪里?
答案毋庸置疑,人才是关键。以人才驱动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是绍兴新时代人才强市、科技强市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本逻辑。
今年8月,市委九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绍兴市委关于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决定》。如何做深做透“两篇大文章”,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
“关键是强化人才企业主体地位,让更多企业走到创新创业一线。”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一个地方的发展不再仅仅依赖于传统的资源禀赋,而是越来越取决于它能否打造一支强大的“撑杆”,即一流的人才发展生态,从而激发和支撑人才“起跳”,开展蓬勃的创业创新活动,最终实现地方发展与人才价值提升的同频共振与共赢。
创新的种子,只有栖身肥沃土壤、沐浴阳光雨露,才能快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近年来,我市聚焦人才创新创业“发展大事”“关键小事”“同城难事”,迭代升级人才服务政策机制,构建起积极开放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服务,成为绍兴人才生态最大的特色,成为人才最认可的优势。
关键处落子,政策最紧要。聚焦支持人才创新创业,今年7月,我市出台《绍兴市支持创业人才发展专项举措》,更好发挥市县两级人才科创基金作用,推广“以投代补”“投补结合”等创业人才支持模式,加大“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力度。各地根据实际健全创业支持体系,形成上下呼应、相互衔接的政策矩阵。
全力当好人才创业的“长跑搭档”,持续送去徐徐“暖风”和融融“热气”,同人才一起把“冷板凳”焐热。我市打好“投、贷、保、险、板”五位一体金融服务组合拳,近3年市县两级人才基金累计投资人才项目94个,投资金额达25.8亿元,扶持人才创业企业上市3家、上规45家,钠创新能源、晶越半导体、氢鹏科技等一批人才企业成长为浙江未来独角兽、种子独角兽企业。
“有人问我,你为什么来绍兴创业?我想了想,有太多值得来的理由。”绍兴梅奥心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越猛深有感触地说。梅奥心磁是一家专注于心脏介入手术机器人的医疗科技企业,在研发期碰到资金紧张时,政府服务团队立即协调国有资本、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促成新一轮融资快速落地;有产品配套需求时,服务专员又积极撮合医疗机构合作……“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有相应的政策匹配和服务指导,助力我们登高发展。”陈越猛说。
以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为突破口,绍兴把一场场赛事延续为一项项机制,构建起一套常态化的创新资源配置闭环。实行“以赛代评”,常态化举办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乡村人才振兴”创新创业大赛、“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高层次人才创业专项赛等赛事,一、二、三等奖项目落地后可直接认定为市级人才项目并享受政策支持,近3年已累计支持获奖人才项目124个。
人才创业,不是闭门造车,更不是单打独斗,集聚政产学研各类创新要素于一体的高能级科创平台,是助其扶摇直上的“关键一环”。立足重点高校科研优势、人才优势和地方产业优势、资金优势,我市通过创新开展科技攻关、共建科研平台等合作方式,已集聚35家共建研究院、13所高校平台,并全面推广民营才创园“基金+园区”发展模式,提升人才创业项目承载力。
在上虞,新材料中试基地如同一座“科技炼金炉”——17个中试项目在此淬炼,3个已完成试验验证,正迈向产业化。浙江湃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健算过一笔账:自建中试设施需投入上亿元,而基地“共享模式”使成本降至千万元,这不仅是资金压力的缓解,更是创新速度的跃升。
绍兴始终对人才“高看一眼、厚爱三分”。支持重大项目、重点企业高层次人才自主认定,今年将授权范围从上市公司、专精特新“小巨人”、绍兴长高长壮冲刺库企业,拓展到国家级单项冠军、省科技领军企业等七类重点企业,给予企业更大人才认定自主权、更多认定名额。优化“名士之乡”英才计划遴选机制,每年遴选支持创业项目占比超50%。
诚意满满、倾心付出,换来了人才实绩回馈。近3年,全市新增省级以上领军人才600余人,人才创业企业年营收1000万元以上78家。
今天的绍兴,产业场景多姿多彩,等待着各路人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广大人才在适合自己的成长场景、发展气候和干事平台中,正在酝酿新一轮的强力“起跳”。
摘自《绍兴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