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paper.shaoxing.com.cn/sxrb/pad/content/202508/21/content_603474.html
最近,2025年省重大产业项目清单公布,滨海新区8个项目成功入选,累计入选项目已达44个。
滨海新区的省级重大项目体量庞大,彰显了区域经济的强劲活力,同时体现出产业矩阵规模化对地方发展的砥柱作用。滨海新区重大项目的持续涌现,绝非偶然,而是战略布局、招商力度与政策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前瞻性的规划布局为产业发展锚定了方向,新区聚焦“4311”产业体系,瞄准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了清晰的产业蓝图。招商引资则为项目储备提供了源头活水,上半年,53个项目、554亿元总投资的成绩单,充分体现了滨海招商的量质并进。当然,规划也好,招商也罢,最终要靠政策来支撑,从土地保障到审批服务,从高效推进到要素保障,全方位的政府服务体系让企业愿意扎根、敢于投入,让项目加速落地、顺利推进,这也是重大项目纷至沓来的原因。
与普通项目相比,省重大产业项目投资规模大、产业链带动能力强、技术含量高,对要素配置的需求更为迫切。这就需要滨海新区开通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在用地指标、能耗配额、人才支持、流程简化等相关环节上予以倾斜。比如在审批流程上实行“一项目一专班”压缩时间成本,在建设阶段提供“全周期陪伴”来解决施工难题。这样的“重点保障”不是政策倾斜的特殊照顾,而是基于项目贡献度的精准滴灌,通过集中资源办大事,让重大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
当重大项目落地生根后,也不能放松“重点保障”,在项目的生产运营过程中,更应该立足区域发展的高度来审视和服务项目,确保重大项目在较高的“起跳点”上实现产业升级,推动项目从“单个工厂”向“产业矩阵”发展,使之释放对上下游企业的“磁吸效应”;推动重大项目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提升在产业领域的话语权,抢占市场高地;建立重大项目绩效评估体系,既看经济效益,也看技术突破和就业带动,让每个项目都成为产业升级的重要样本。
重大项目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压舱石”,要以“重点保障”赋能“压舱石”,使之产生更大效能,只有将规划远见、招商魄力与服务保障有机结合,才能让重大项目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引擎”。
摘自《绍兴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