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paper.shaoxing.com.cn/sxrb/pad/content/202508/16/content_602676.html
济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滨海新区上半年内生项目蓬勃发展,招引的27个重点项目中大部分是内生项目。这批植根本土、面向未来的项目,正以创新链驱动产业链,重塑区域经济竞争新优势。
内生项目与外来项目不同,是由本土企业在原有项目基础上进行再投入的项目,有的与原项目是“母子关系”,有的与原项目是“一枝开出并蒂莲”。这些内生项目有一个特点,即集中在新材料、新能源、数字经济、先进制造等领域,属于滨海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性产业,也是具有较强发展潜能的新兴产业。
为什么滨海新区不断涌现优质内生项目?主要源于三重因素的叠加。首先,项目自身具备硬核实力,都是科技含量较高的前沿产业,市场潜力大,发展后劲足,本身自带成长基因。其次,政策赋能精准催生内生动力,滨海新区提供的政策支持为项目赋能,全流程保障体系让企业少走弯路,“招商+审批”的无缝衔接让企业省心省时,更能集中精力搞研发扩产能。其三,好的环境让本土企业萌生自我成长的强烈意愿,扎根新区耕耘事业,内生项目花落本土,形成了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大力扶持内生项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说外来项目是滨海产业矩阵的“新朋友”,那么内生项目就是与滨海共同成长的“自家人”。这些项目由本土培育,从本土成长,整个产业链都烙上了明显的滨海印记,就像一棵深深扎根本土的大树,不仅自身茁壮成长,还能带动周边“绿树成荫”,最终众木成林,形成“本土孕育—标杆引领—集群发展”的良性循环,从而培育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标杆。
内生项目多多益善,因此要尽量激发本土企业的“孕育”能力,滨海实践已经证明,政府在内生项目催生过程中应扮好“产业链生态构建者”的角色,既要精准绘制产业路线图,摸清产业链的断点和痛点,引导内生项目向关键环节发力,同时也要搭建共性技术平台,鼓励龙头企业开放研发资源,推动上下游企业联合攻关,促进技术溢出与资源共享。此外,还应完善要素保障体系,在土地、人才、金融等方面向产业链内生关键项目倾斜,让链上的企业都能获得成长养分。
摘自《绍兴日报》 |